时间: 01.04.2022 15:50:33
近日,科技部火炬中心公示了2021年度拟备案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名单,青岛恒星新媒体及应用电子技术孵化器上榜,是此次青岛市唯一入选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。这是该学院继2017年恒星智岭大学生双创基地被评为“国家级众创空间”后,又一个“国家级”称号。青岛恒星科技学院首创的“帮孵”孵化模式,聚焦在校大学生创业资金不足、经验缺乏等难点痛点,给予专业指导,帮助突破发展瓶颈。目前成功孵化科技型企业128家,其中70%是大学生创业企业,已有12家被孵化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。
2021年度青岛唯一入选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
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、培育科技企业和企业家精神为宗旨,提供物理空间、共享设施和专业化服务的科技创业服务机构。2021年11月,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关于开展2021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工作的通知,组织开展2021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工作。
根据科技部发布的《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》国科发区〔2018〕300号,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有诸多认定条件。可自主支配的孵化场地面积不低于10000平方米,孵化器配备自有种子资金或合作的孵化资金规模不低于500万元人民币,获得投融资的在孵企业占比不低于10%;专业孵化服务人员占机构总人数80%以上;孵化器在孵企业中已申请专利的企业占在孵企业总数比例不低于50%或拥有有效知识产权的企业占比不低于30%;孵化器在孵企业不少于50家,累计毕业企业应达到20家以上等。
据青岛恒星科技学院科技处处长、恒星大学生双创基地负责人刘卓介绍,青岛恒星新媒体及应用电子技术孵化器自主支配的孵化场地面积达16800平方米;孵化器自有孵化资金1000万元,已投资6家在孵企业;50%以上的入驻企业取得了专利成果,获得省市国家创业大赛奖项的6家,完成国家标准制定4项;累计培育孵化高新技术企业12家,32家企业成功完成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,累积毕业企业达21家。此外,孵化器要求入驻企业、项目必须与学校专业和学科领域相对应。
经各地方科技主管部门组织申报、评审、调查、公示和推荐,组织专家完成备案评审,科技部火炬中心公示了拟备案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149家机构,青岛恒星新媒体及应用电子技术孵化器上榜,被认定为专业孵化器。
首创“帮孵”模式帮扶大学生创业 70%是大学生创业企业
近年来,许多大学生将创业作为除找工作、继续学习外的另一种选择,但是他们往往因为经验不足、核心技术或优势项目缺乏、风险意识薄弱、商业模式不够成熟、集资途径少,创业成功率并不高。如何降低创业风险、提高创业成功率,是创业者必须解决的问题。
2012年5月学校成立了恒星智岭大学生双创基地,包含众创空间、孵化器、加速器、产业园区四部分,为大学生提供“一站式”双创服务。2016年6月,设立创新创业就业处,实施双创教育改革。2018年12月,学校成立创新创业学院。据青岛恒星科技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,针对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难点痛点,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。
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的过程中,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首次提出“帮孵”的概念。创立进阶式的“帮孵”孵化模式,通过完善的“众创—孵化—加速”机制,扶持学生创业。据了解,孵化的第一阶段是打造一个“育苗—优选—孵化—嫁接—培育—结果”的“帮孵”模式;第二阶段根据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特点,通过“三导师”联合指导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,建立“以赛选项”渠道,形成项目资源库,实现项目与入孵企业的双向匹配,校企联手托举创业优质项目,提供“低成本、全要素、一站式”的配套服务;第三阶段把优质项目嫁接到成熟的企业,三个月后让项目从企业脱离出来,经考核具备创业条件后,再由“三导师”联合指导大学生创立公司。
在“帮孵”模式的指导下,孵化器成功孵化了电子信息、智能制造、生物医药、高技术服务等多个领域的科技型企业128家,其中70%是大学生创业和参与创业的企业,已有12家被孵化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,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比以前提高了一半以上。部分科创产品如永磁涡流联轴器、“天智鹰”无人机、PHM-100型电机智能诊断仪、出租车计价器4G视频终端、智能音频管理器等都投入了各种应用场景。2021年,孵化器累计完成产值2亿元,新增就业岗位230余个,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。
青岛恒星科技学院为创业企业提供“全生命周期”双创服务
青岛恒星科技学院为了支持大学生创业,引进大学生创业企业入驻孵化器,提供专业培训指导;对接李沧区行政审批局,在孵化器成立“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中心”,设立营业执照办理、发票、税务等自助终端,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,让大学生足不出校园就可以享受到便捷的行政审批、知识产权、科技金融、技术转移、政策咨询等双创服务;对接投资方,帮助企业获得投融资;青岛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李沧分中心位于孵化器内,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增信;设立“恒星学子创业基金”,加大对学生优秀创业项目的扶持力度。
对初创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,学校打出服务学生创业的“组合拳”。除了为创业企业解决办公场地、资金、管理方面的问题,学校还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,推动创新链高效服务产业链;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,重在实现创新成果快速转移转化,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。随着产业链、创新链、资金链、服务链深度融合,学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更适宜的发展环境,构建起“全生命周期”的人才创业创新服务体系。
学校出台“第二课堂成绩单”管理办法,以赛促学、以研促创,150名创业导师指导学生参与各种创新创业大赛。近三年,学校学生参加“互联网+”、“挑战杯”等创新创业大赛1.2万余人次,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累计获奖3000余人次,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师生项目达300余项。孵化器已经成为大学生之间跨学科、跨专业合作、协同创新、进行价值转化的重要载体。
下一步,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将打造“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工程”,即建立一个高标准国家级大学科技产业园区、十家创新创业典型工作室、百位创新创业优秀导师、千项创新创业项目、万名创新创业学生骨干。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《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》要求,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和服务工作,不断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。